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回复: 0

刘新民:从四个维度加深理解高质量发展丰富内涵

[复制链接]

1884

主题

1

回帖

5909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909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党的十九大作出判断,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二十大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2023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2024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把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统一于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这说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不断拓展,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和鲜明标识。宜从新发展理念、质量互变规律、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人类经济思想史四个维度进行深入研究。

一、从新发展理念看,高质量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从这个维度,需要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全面性、全局性、全域性、全时性、全民性的内涵特征。

全面性,即高质量发展是一个整体,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树立全面观念。比如,创新发展可以为绿色发展提供绿色技术支撑和绿色金融服务,并为共享发展提供坚实物质基础;开放发展需要依靠技术创新来塑造竞争新优势,需要遵守国际通行的绿色标准,同时能为创新发展提供海外技术、人才、管理、市场等支撑,所以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相互贯通。再比如,协调发展需要解决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问题,这涉及创新发展;协调发展还需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这涉及开放发展,所以协调发展和创新发展、开放发展相互促进。全局性,即“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两个循环,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切实把高质量发展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全域性,即无论是中央层面还是部门层面,无论是省级层面还是省以下各级层面,都要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的各项要求;高质量发展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全国所有地区都必须贯彻落实,不能搞变通、打折扣。全时性,即高质量发展是立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选择,不是权宜之计,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不能紧一阵子、松一阵子,更不能遇到矛盾问题和转型阵痛就政策大转弯,搞强刺激、走回头路。全民性,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发展依靠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二、从质量互变规律看,高质量发展是质和量的有机统一,是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上升不是线性的,量积累到一定阶段,必须转向质的提升,我国经济发展也要遵循这一规律”,“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习近平总书记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层面阐释经济问题,准确把握经济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

质量互变规律对于经济发展而言,质主要是指经济的结构、效益、自主性、竞争力等,量主要是指经济的规模、速度、总需求、总供给等。质的提升为量的增长提供持续动力、拓展更大空间和更广平台,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经济发展没有“质”就不会有“量”;量的增长为质的提升提供重要基础,并检验其实际成效,经济发展离了“量”也谈不上“质”。从组合看,速度和质量有四种组合:高质量/高速度,高质量/低速度,低质量/高速度,低质量/低速度。在全球竞争日趋激烈背景下,每个经济体都会努力追求第一种最优组合。从理论看,高质量/高速度的最优组合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因为高质量往往会提升科技、人才、知识、管理、数据等要素贡献率,并优化资源要素组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升经济增长速度,从而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简言之,高速度发展不一定是高质量发展,但高质量发展一定是中高速发展,那种把速度和质量简单对立起来的认识是片面的。由于经济一定时期的量变累积会带来质变,使得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明显。我国的“三步走”战略、“新三步走”战略都体现着经济发展的质量互变规律,目的都是推动经济不断向更高阶段迈进。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在发生质变、进入更高水平,我们要乘势而上、抓住时机,利用我国巨大经济体量、市场容量和强大产业配套能力,用好超大规模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以较快量变(速度)助推经济实现质变、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水平阶段;在推动完成质变(进入高收入水平阶段)的同时,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经济组合、循环体系、政策组合,继续力促量的合理增长,进而为经济新的质变积蓄力量、夯实基础。

三、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看,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之“新”体现在新技术革命、新资源要素、新劳动资料、新劳动对象、新排列组合。新技术革命主要由以生物技术、智能化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重大突破为标志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涌现带动,是技术和产业的新质变和新质态;新资源要素包括创新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在内的更高素质劳动者以及新材料、新能源、大数据等,是资源要素的新加入和新升级;新劳动资料表现为更高技术含量的生产工具,包括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设备以及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等,可以进一步解放劳动者,提高劳动效率;新劳动对象大至天体宇宙,小至基因量子,品种、范围、类别等极大丰富,向着更远(外层空间)、更深(深海、深地)、更小(暗物质、基因、量子)、虚拟(网络和数字空间)方向拓展;新排列组合就是新要素新资源新工具新对象相互赋能、优化排列,实现便捷性流动、网络化共享、系统化整合、协作性开发、高效化利用,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所以,新质生产力是“以新筑质”“以新提质”,能够带来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从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之“高”主要是指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成长特征,这也是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征。所以,新质生产力的“新”和高质量发展的“高”是相通共促的,“质”是两者的共同基点和目标。

四、从经济思想史看,高质量发展超越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特征和应有之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增长”和“发展”的内涵和关系,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并没有真正搞清楚。二战以后,世界各国致力于加快推动经济增长,一些经济体创造了增长奇迹,随之产生了相应的经济增长理论和“增长即发展”的观念。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提出一个著名公式:发展=增长=进步,进一步382025.3强化了“增长即发展”的观念。但由于过于追求数量增长,带来了资源过度开采、环境严重污染、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导致“有增长而无发展”的结局。1972年,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报告引发人们对增长的反思,之后人的发展、生态保护、公平分配等因素逐步被纳入发展范畴。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编制人类发展指数,包括收入水平、以预期寿命为代表的健康水平、以成人识字率和毛入学率为代表的教育水平等指标,比单纯的GDP指标更为全面和科学。从增长到发展,是经济学理论的新发展,也是发展观的新飞跃。

适应国内外发展形势,我们党不断深化对发展观和发展理念的认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提出并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从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经济学理论再次实现了新飞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虽然也追求有质量的发展,但由于其制度固有弊端的制约,出现区域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两极分化等突出问题,其发展是不平衡、不全面的,因而也不可能是高质量的(发达国家的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可能会暂时领先,但不可能实现协调发展、共享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收入不平等和财富悬殊程度日益加深。美联储的数据显示,2021年美国最富有的1%的人口财富总和达45.9万亿美元,这一数字超过了底层90%美国人口的财富总和。正反对比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成为我们赢得同资本主义竞争优势的重要着力点。所以,高质量发展是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的。

从更广阔视野看,19世纪马克思主义基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推动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革命性飞跃。20世纪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各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一批社会主义国家诞生,推动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革命性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推动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实践到示范的革命性飞跃,而高质量发展是助推实现这一个革命性飞跃的根本途径。

(作者:刘新民:系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研究局副局长)

【据《学习与研究》2025年第3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八字不合 ( 沪ICP备2021007399号-4 )

返回顶部
x

手机浏览器扫描下载 八字不合APP版

GMT+8, 2025-4-19 18:28 , Processed in 0.10473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